清澜山学校

清澜山学校
名校(清华)与名企(华为)合作办学的品牌创立
项目背景
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是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建的一所国际化学校,是涵盖早教中心、小学、初中、高中的15年全日制国际化学校。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由清华附中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和运营。
学校开办于2017年8月,在2016年,杰威为即将诞生的“婴儿”进行了品牌文化规划。内容包括:学校品牌理念文化规划,学校VIS 设计,学校教材设计和印刷,校服设计和加工等。
面临的挑战
如何在方案中充分融合清华附中“德修于行,行胜于言”的校风和华为“自主创新”精神?如何体现有担当的企业与有经验、有能力的教育集团合作,建立培养全球视野国际化学校?如何探索,研究出针对未来市场需要,培养有责任、有能力、能创新的人才?
作业思路
全面了解当今及未来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国际学校的教育重点,及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收集整理清澜山学校历史及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了解师生,以及家长对清澜山学校过去、现在的校园文化的认识、体会和对未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期望与建议。进一步了解清澜山学校受访人对未来教育的定位及未来人才的定义有何种程度的认知。通过调研进而确定清澜山学校校园文化理念提升目标。
解决方案
1、学校文化核心理念
使命:培养无限可能的人才 创造无限可能的世界
愿景:成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领跑者
校训:尝试 一切可能
校风:仁爱 自由 开放 合作
教风:做热情专研的筑梦人
学风:做乐学善思的追梦人
2、学校品牌名称命名
中文以“清澜山学校”为名。取了“清华大学”的“清”和“照澜院”的“澜”字,意在“仁者乐水”;又从“松山湖”中取了其中的“山”,意在“智者乐山”。“照澜院”由朱自清命名,是清华大学内最具有历史的一片区域,有很多的大师曾聚居于此,比如陈寅格、梅贻琦、俞平伯、冯友兰、张申府、李济等等,取名于此,就是希望清澜山学校未来也成为一个大师云集的地方,充满故事和历史。
“清澜山学校”彰显了清华、华为的基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培养无限可能的人才,创造无限可能的世界。
英文以“Tsinglan School”为名。“Tsing”秉承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Lan”是“澜”的音译,又有波澜壮阔之感。考虑到英文发音中没有“shan”,学校的英文名就定为“Tsinglan School”。
以“敢爱敢为”为主流文化。“爱”—Compassion,有仁爱,同理心,爱同学,爱父母,爱师长,爱社会,鼓励学生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成才后能够回报社会之意。“为”—Action,有去做,敢于担当,敢于尝试,乐于奉献,主动进取的含义,“敢爱敢为”承袭了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训,是“清澜山学校”有作为,敢担当,国家责任、人类情怀的文化彰显。
以“Try and all is possible”为校训。这是“尝试,一切可能”的翻译。“Try” 表示试图努力、设法尝试、主动进取,这与学校鼓励学生不断尝试的教学理念相吻合。“All is Possible”一切可能,包含了学校要培养无限可能人才的使命,也涵盖了学校对教育尝试一切可能的无限追求。
3、学校品牌形象设计
以万花筒色彩条为LOGO。充满趣味感和童真,多姿多彩。让每个人都能联想到不同个性的学生。五种色彩的组合,表示多元文化和包容,突出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图标由一点向外扩散,表达向外无限扩展,意为鼓励学生各有所长,各展所长,在自己充满热情和特长的项目上长足发展,创造未来无限可能。
4、学校教材设计研发
从无到有,为清澜山国际学校创立了一套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型学校品牌文化体系。设计了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国际化教材。
项目成效
杰威将“培养无限可能的人才,创造无限可能的世界”作为清澜山国际学校的办学使命,旨在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和发展其独有的天赋和秉性,启动孩子的内驱力,鼓励孩子们勇于“尝试,一切可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并最终能够主导自己人生,主导世界的未来。
如今,清澜山学校采用清华附中国际课程,以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博采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之所长,保护中国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提供扎根中国、清华特色的国际教育。
在清华附中和华为的精诚合作下,清澜山学校的成立,将会为中国南部的教育带来一股强劲却清新的创新力量和勇毅精神,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定将成为中国国际教育的领跑者,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
Copyright © 2021 杰威咨询股份公司 京iCP备1505159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